您可以输入30

理财

您所在的位置:
科创板2021年业绩前瞻:逾六成净利同比增长,医药、半导体、新能源行业表现亮眼
 

  一年一度,以“硬科技”为底色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交出2021年成绩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1日,39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已有388家披露了2021年业绩预告或快报。

  其中,241家科创板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长,占比达62.11%,52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增幅达到100%以上。

  科创板目前业绩增幅最大的公司是医药生物行业的热景生物(688068.SH),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1.93亿元,同比增长1856.81%。净利超十倍的企业还有半导体行业龙头东芯股份(688110.SH),净利润为2.62亿元,同比增长1240.81%。

  两家公司的表现正是2021年科创板行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按申万行业(一级)分类,2021年净利增长的科创板公司中,属医药生物公司最多,共有79家,电子行业紧随其后,共63家。

  粤开证券研究院策略组负责人陈梦洁在受访时表示,“已发布2021年业绩快报的公司中近9成营收实现净增长,六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正增长,整体营收和利润延续高增长态势,科创板成长属性凸显。”

  科技实力领跑A股

  科创板开市两年多来,上市公司达到391家,IPO募集资金总额5478亿元,总市值5.16万亿元,科创板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总的来看,2021年科创板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稳中有升,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126.93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归母净利润929.09亿元,同比增长72%。

  营业收入方面,近九成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110家公司实现营收增幅超过50%,四成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净利润方面,超六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55家公司净利润翻番,最大增幅为热景生物,增长超过18倍。

  那么,经过两年多的发展,以“硬科技”为底色的科创板企业“含科量”如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获悉,其从科创板公司的专利能力与科创力两大维度对377家企业(截至2021年12月31日)进行分析,科创板上市企业“含科量”得到显著提升。具体来看,科创板377家上市公司中(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专利总申请量为11.8万余件,有效专利量为6.4万余件,授权发明专利量为3.4万余件。从产业上看,高端装备制造业展现强劲的科创实力;从地域上看,广东省的科创板上市公司整体科创实力领跑全国。

  进一步来看,据智慧芽最新数据,上述科创板377家上市公司中,专利总申请量为11.8万余件,有效专利量为6.4万余件,授权发明专利量3.4万余件。平均每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专利申请量约为313件,专利申请总量中位数为136件。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A股4600余家上市公司的专利申请总量超过176万件,平均每家公司的专利申请量约为378件,中位数为87件。

  科创板作为A股中着重强调“含科量”的板块,通过对比科创板上市公司和A股全部上市公司的整体专利能力可知,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专利申请量中位数明显高于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可见在科创板中展现较强专利能力的公司,在全部A股上市企业中也有一定的科技创新优势。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31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稳健向好,研发进展和产品商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科创板制度的包容性助推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创新发展。振华新材、天岳先进等7家公司归母净利润扭亏,其中6家公司预计上市后首次实现扣非前后净利润均为正值,股票简称将在2021年年报正式披露后“摘U”。

  其中,振华新材去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达4.12亿元,主要收入来源于锂电池正极材料,业绩增长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公司证券部了解到,振华新材计划在2022年扩大产能,对沙文一期进行技改后产能将达到1.6万吨,同时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年产1.2万吨沙文二期的建设及扩建工作。

  半导体、新能源维持高景气度

  就行业发展而言,陈梦洁指出,“从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来看,电力设备、电子、机械设备和生物医药板块的营收和净利润贡献均超八成,符合科创板六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

  具体来看,营收端,电力设备、电子、机械设备和生物医药板块居前;利润端,电子、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和生物医药居前。在增速层面,利润增速居前板块为医药生物、电子、有色金属、电力设备、汽车。

  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还是半导体行业,科创板云集了众多半导体产业链公司。

  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在面向科技前沿的多个‘硬科技’领域,科创板助力中芯国际、盛美股份、安路科技等一批处于‘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的‘硬科技’企业,依托资本市场平台,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中大放异彩。”

  在科创板半导体公司中,东芯股份领衔业绩增长,公司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6亿元,同比增长1240.8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业绩情况询问东芯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芯片市场景气度是原因之一,此外公司前期的积累,使得近年的业绩能以较快速度增长,并且2020是公司首次盈利(为1953万),基数比较小,让2021年利润同比增长比较显著。”

  对于市场上对东芯股份欧美销售占比逐年下降、客户不稳定的担忧,东芯股份也回应称,“欧美市场占比下降是相对过程,主要是目前国内市场发展比较迅速,前期的积累让近年国内客户导入较多,并且也受国际形势、国产替代等因素加持。”

  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688981)2021年实现量价齐升,全年营业收入356.31亿元,同比增长30%,归母净利润107.33亿元,同比增加148%。成为全球前四大纯晶圆代工厂中成长最快的公司,毛利率、经营利润率、净利率等多项财务指标亦创历史新高。

  去年缺芯潮让晶圆厂积极扩产的同时,也带动了半导体设备企业增长。

  刻蚀设备厂商中微公司预计2021年营业收入为31.08亿元,同比增长36.7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9.5亿元-10.3亿元,同比增加93.01%到109.26%。光刻工序涂胶显影设备企业芯源微(688037.SH)净利达7719万元,同比增长58.1%,据悉,公司是国内唯一能够提供高端芯片涂胶显影设备的隐形冠军企业。

  一位半导体行业分析人士此前受访时指出,“先进制程需要更尖端昂贵半导体设备,大陆晶圆厂体量尚小,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加速扩产、不断向上突破、自立自强供应是必然之路。下游晶圆厂积极配合设备验证导入,将大力推进多种半导体设备的技术攻关与产能提升。”

  科创板新能源行业的业绩增长表现也尤为突出。在我国深入推进“双碳”目标的战略背景下,科创板公司以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引擎”,积极助力实现更具可持续性、包容性和韧性的绿色发展。

  从披露情况看,新能源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520.98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归母净利润127.89亿元,同比增长97%,九成公司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大全能源、金博股份、高策股份、奥特维4家光伏产业中上游企业净利润均实现翻番,主要受益于行业整体景气度持续提升,先进技术优势凸显,其中大全能源增幅达到449%。

  节能环保行业中,长远锂科、嘉元科技等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装机量大幅增长,加之公司产能扩张,合计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60%、48%,其中长远锂科、容百科技归母净利润增长分别为538%和328%。

  此外,科创板多家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企业,积极推进“碳足迹”计算、环境监测等辅助技术研发与推广,打通节能减排产业链,形成绿色产业发展合力。

  (工行网站特约作者:张赛男)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