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在“十三五规划”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优化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精神的指导下, 2016年债券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债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将更加突出。2016年,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背景下,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扩大离不开债券市场的支持。随着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支持供给侧改革加快以及专项建设基金作用的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债发行规模也将有所增加。此外,受益于公司信用类债券改革,企业通过债券市场的融资渠道将更为顺畅,公司信用类债券增速有望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顺应市场需要的创新产品也将不断涌现。在利率市场化、信用风险加速释放的情况下,信用违约互换等信用风险衍生产品将有突破性发展。实体经济去产能、去杠杆,将推动并购债券以及股债结合类债券产品需求增加;为适应结构调整的需要,商业银行、企业通过绿色债券为绿色产业进行融资的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将加速扩容,基础资产从企业贷款逐步向个人抵押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应收款和基础设施收费等多元化方式转变。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资本质量的永续债券、应急可转债等新型资本补充工具有望推出。
债券市场流动性和定价功能持续改善,基础性制度日益完善。2016年,随着债券期限结构不断优化,更多理财产品、私募基金等交易型机构进入市场,各类机构的债券配置需求增加,做市商制度等提高交易价格连续性的制度逐步完善,债券市场交易活跃度将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利率衍生产品市场也会带动基础资产市场发展,促进债券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提升。此外,债券市场基础性制度将持续优化。柜台业务品种将逐步丰富,开办机构范围有望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提速,托管机构的转托管效率将进一步提高,研究推进交易报告库建设,加强交易监测和风险预警,提升监管效率。继续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等市场化约束机制,完善发行信息披露和重大信息披露要求,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主承销商等中介机构监管,规范信用评级机构评级行为,建立和完善执业诚信评价体系,形成中介机构尽职履责的激励惩戒机制。
债券市场国际化进程将进一步深化。债券市场是具有国际属性的金融子市场,对于境外投资者而言,债券投资也是获取人民币资产更便利、流动性最好的方式。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海外投资者目前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的比例还比较低,随着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境外央行和金融机构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将进一步增加,债券市场的投资主体和发行主体类型也有望丰富。同时,涉及对外开放的会计、审计、税收、评级等制度安排也将明确与完善。
债券市场违约风险增加,市场联动性有所增强。经济下行周期中,一些被掩盖的潜在风险逐渐显现。2015年,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违约事件大幅上升,甚至个别央企也出现了违约。2016年,随着经济加速去产能、降杠杆,公司类信用债券违约概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此外,在债券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期限错配、杠杆性问题开始显现,各金融子市场联动加大的情况下,也要防范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做好债券市场风险防范,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风险处置机制,提高破产执行效率,降低风险处置成本,做好持有人会议、受托管理人制度与司法程序的制度衔接,维护投资人合法权益,防止恶性逃废债券;二是要稳妥发展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丰富投资者对冲手段,改变投资者目前主要依靠信用等级分类、授信等被动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主动、动态的管理模式;三是要加强各部门信息共享,加强跨行业、跨市场跟踪监测和风险预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