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的逐步扩大,境外机构与个人持有的人民币规模不断增加,其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需求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为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程度,境内机构及个人也需要更多地参与国外资本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开放债券市场来加强境内外资本的双向流动就显得尤为重要。2015年,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政策从内外两个方向共同推进,一方面允许更多境外机构走进来,另一方面也引导和鼓励境内主体走出去。
银行间市场开放步伐加快,熊猫债发行规模迅速扩张。进入2015年,银行间市场开放的步伐加快。央行先后放开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境外参加行以及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在银行间市场的交易限制,并将RQFII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大到了泰国、马来西亚。据中债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11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境外机构投资者共有298个,本年内新增116个。从交易品种来看,目前境外机构除了可以在银行间市场进行现券交易和回购交易之外,还可以开展债券借贷、债券远期以及利率互换等衍生品种的交易。
目前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境外主体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和参加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以及参加跨境贸易试点的其他境外金融机构;二是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三是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就当前的交易情况来看,截至2015年11月底,境外机构在境内的债券持有规模为5555.19亿元,其中利率债规模占总持有规模的比重为89%,而信用债规模仅占11%。可以看出,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仍保持着谨慎的态度,更偏向于投资无风险债券。
除了有更多的境外机构作为投资者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以外,今年部分境外机构作为发行主体获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另外,外国政府机构也开始进入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近日由韩国政府发行的30亿元主权人民币债券已成功发行,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人民币债券也已在我国境内完成注册,目前已经进入发行准备阶段。预计熊猫债的发行将加快,这能够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也有助于扩大国际金融合作、加强中外经贸交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在允许境外机构进入境内债券市场的同时,离岸债券市场也进一步开放,境内机构及个人进入离岸债券市场的渠道进一步拓宽。2015年9月份发改委取消了境内企业发行外债的额度审批,改行备案登记制,此举进一步简政放权,促进了优质企业跨境融资的便利化。10月份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首单绿色债券,巩固了伦敦作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重要地位,通过国际金融合作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之后,央行又陆续开放上海、天津、福建和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进一步促进境内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并研究启动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境外投资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个人开展境外投资。
债券市场开放除了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有利于促进境内外融资,不仅为境内人民币资产提供新的配置需求,也为企业跨境融资提供便利,同时境内外投资者也将拥有更多的投资选择。随着在岸与离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容,相互开放和融通也将进一步加强,债券市场波动性或进一步变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