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一波连续上攻后,交易所债券市场本周略显疲乏,预计短期内现券行情将以反复震荡为主。我们认为,债券市场目前所处的宏观基本面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债市调整是连续冲高后的短期休整,向上趋势没有改变,因此仍可密切关注后续基本面、资金面的情况。
就本周债券市场而言,四大看点值得关注。首先,新年伊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资本市场受此影响极大,股债呈现相反的走势。美元加息和人民币贬值可能会阶段性扰动资金面,并可能阶段性制约央行放松货币政策的节奏,但人民币波动弹性加大,也提高了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央行利率政策最终将更加取决于国内经济基本面因素。而放眼全球,中国虽然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但仍是增长较快的经济体。本次人民币贬值释放了前期累积的贬值压力,也有利于出口。
对于国内债券市场而言,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项目管制,很难做到跨境套利;另一方面,外资机构在国内占比偏低,总体不到3%,因此,人民币贬值不会带来大规模的债市资本外流。相反,随着贬值过程中风险资产的风险增大,债券的短期避险价值凸显。
其次,本周可转债迎来了久违的新券上市,蓝标转债和三一转债本周一正式亮相。不过,上述两只可转债的定价明显低于预期,可转债的高估值迎来新券的冲击,原有绝对价格定价模式或难以为继。
去年,由于大批转债成功转股退市,可转债的稀缺性得到集中体现,可转债基金可选择标的加速萎缩使其只能“抱团取暖”,导致可转债集体处于130元之上。这一现象也被投资者称为“绝对价格定价模式”,因此对参与新一批转债配售积极性很高。不过,本周一两只新券上市表现不尽如人意。蓝标转债作为首只创业板可转债,开盘最高价仅为117元,而三一转债最高价更只有109元,与预期相差甚远。事实上,在近期股市下跌过程中,正股跌幅远超转债,转债估值实际上不跌反升,需要补跌或在股市上涨过程中滞涨来消化。加上近期二级市场成交清淡,新券定价更真实且偏低,将倒逼存量个券估值中枢调整。
第三,得益于国内货币环境持续宽松,2015年上市房企融资环境持续向好,特别是房地产公司发债渠道放开,使公司债成为融资热点。根据广发证券统计,2015年,共有105家房企累计公告了171笔公司债预案,涉及融资规模6621亿元,与2014年相比,在数量和融资规模方面均出现爆发式增长。今年以来,有多家房企发布公司债、短期融资券、非公开发行等再融资公告,随着监管层对信用优良企业发债监管的宽松,预期未来有较强综合实力的规模房企将更多选择发行境内债券进行融资,今年公司债规模有望延续2015年的高增长态势。
第四,债基受到重视。去年,大量的新发基金沦为牛市站岗者,不仅出现大面积亏损,且相当数量跌破面值。而随着股市继续下挫,新一年的基金发行也受到影响。在今年新近发行及成立的基金中,灵活配置型、固定收益型基金成为主力。据悉,不少基金公司已经将债券基金作为2016年发行的重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GDP同比增长6.9%,为1990年以来最低值。不过,经济结构持续向好、不断优化,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仍处在消化存量、改善结构的阶段,经济疲弱已成定局,“钱多资产荒”的格局会长期存在。在基本面、政策面和资金面没有出现大变化的前提下,在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不断下降的带动下,大量资金会继续涌入债券市场。利率债作为风险极低且流动性好的资产,将会继续受到青睐。我们认为,2016年债市长期牛市的基本面仍在,利率仍有下行空间,但需注意的是,本次资金面推动下的收益率下行,在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未有大幅下行前,需谨防资金撤走时债市的回调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