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输入30

债券

您所在的位置:
章俊:政策重心应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
 

  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宽松货币政策功不可没。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中国的货币宽松已见顶,政策重心应从偏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由财政政策接棒来维持政策力度,进一步稳固经济复苏态势。

  章俊认为,中国经济在第一季度末企稳回升。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4.6万亿元,同比增加1万亿元。而M2增速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维持在13%以上,始终高于政府设定的年度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目标,而M1增速在3月底更是跳升至22.1%。

  但一个现实问题是,积极财政政策在实际实施中空间有限。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虽然把今年的赤字目标率提高到3%,预计实际执行后可能会达到4%左右,但所提供的增量资金有限;而规模巨大的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更多的是缓解地方政府到期债务还本付息压力,同时在收入端由于经济下滑导致相关税收减少以及土地财政萎缩,地方财政状况也不乐观。

  在此背景下,想要在传统路径下推行“货币和财政双宽”有很大难度,需要另辟蹊径。央行日前宣布,从5月起,央行每月月初对三家政策性银行发放上月特定投向贷款对应的抵押补充贷款(PSL)。这类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三家银行发放棚改贷款、重大水利工程贷款、人民币“走出去”项目贷款等。通过PSL向政策性银行定期提供流动性,并把主要投向从棚改贷款扩大至基建相关的重大水利工程贷款、人民币“走出去”项目贷款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央行直接向财政提供流动性的法律障碍,同时又在实际层面部分实现在货币宽松的同时通过政策性银行放贷变相增加财政支出的功能。如果未来央行针对政策性银行的PSL规模持续扩大的话,在很大程度上能成为稳增长政策组合中的可以扩大使用的新路径。

  章俊认为,未来货币政策本身不会收紧,更多的是在银行信贷方面回归稳健。一季度天量信贷的局面将不会延续,但货币政策本身将继续维持相对宽松,以配合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和推进,从而在政策组合上形成“紧信用+货币财政双宽”的组合。

  注:本信息仅代表专家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据此投资风险自负。

(摘自世华财讯
【关闭窗口】